WFU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自立遺書一份,影本行不行?

 遺囑的原本有效,影本恐怕有爭議



安排身後事,可以自書遺囑

我最近也在追的一部劇,是公視最近相當熱門的戲劇「我的婆婆怎麼這麼可愛」。這部戲是用恢諧有趣的方呈現廣泛的議題,像是臺灣傳統餅業的失落與創新、婆媳、親情手足關係等問題,收視率不斷刷新公視的紀錄。

最新一集一個橋段是婆婆彩香學起鳳梨一哥自立遺書(法律名詞是自書遺囑),對於自己將來生活不能自理時,以及身後事如何安排,寫下遺書來交待子女。戲裡看到彩香似乎先寫好一份遺書後,到超商影印四份後,在影本簽名的地方按捺指印,再將遺書寄出。

這裡涉及到一個法律問題,自書遺囑怎樣才有效?

  • 1.像劇中所演,立遺囑人自書遺囑一份,影印四分後,在影本的簽名處按捺指印,遺囑的「影本」有沒有效?
  • 2.又或者,立遺囑人寫好遺囑內容後,姓名、日期先留空白,影印之後,才在原本以及影本上簽名、填寫日期,遺書的「影本」有沒有效?


自書遺囑要依法定方式才有效

依照法律,自書遺囑,應該自書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另行簽名。

法律會規定必須按照上面的方式訂立遺囑才會有效,是因為遺囑是立遺囑人就其身後財產的安排,為了尊重立遺囑人的真意,以及避免遺產的糾紛,

對於「自書」的意思及範圍,最高法院採比較嚴格的見解:
應於自書之遺囑「原本」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其遺囑始生效力

依照這樣的見解, 遺囑「原本」必須完備所有法律的要求。如果自書遺囑「原本」的全文,還沒簽名、記載日期,先行影印,再於影本一一記載日期及簽名,則遺囑的「影本」不生效力。

依照最高法院的見解,對於上面提到的二個問題,我們的看法是:

  • 1.立遺囑人自書遺囑一份,影印四分後,在影本的簽名處按捺指印,遺囑的「原本」是有效的,如果只有遺囑的「影本」存在,恐怕得由法院認定遺囑是否真正與有效。
  • 2.立遺囑人寫好遺囑內容後,姓名、日期先留空白,影印之後,才在原本以及影本上簽名、填寫日期,遺書的「原本」有效,至於遺書的「影本」,依上面最高法院的見解,是無效。


我們會建議,為了避免遺囑有上面所說不生效力的問題,遺囑還是按照法律規定,全部寫好,最好不要有修改,一旦修改就重寫,以免出現無效的遺囑。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打官司請律師,開庭就會又快又少?

開庭變數多,律師無法主導 

撰文:李耿誠律師




民眾打官司委任律師之後,對於開庭的時間和次數往往會有二個迷思存在 :

  • 迷思1:案件處理的時間,請了律師後,可以完全主導。
  • 迷思2:開庭不是開三次就會結束。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執業的心得。


開案後,結案不是律師主導


用簡單的一句話說,打官司要花的時間,保守估計最快都要半年以上。

以刑事告訴案件為例,從向警方報案提起告訴,一直到檢察官偵查後,做成起訴或不起訴偵查終結的階段,依法檢察官是偵查主體,程序是由檢察官在主導。有些案件向地方檢察署提起告訴後,會先交由警察調查製作詢問筆錄,再移送給檢察官偵查開庭。

進入檢察官偵查後,以目前偵查案件的數量,檢察官要一個月進行一次的開庭偵查,恐怕相當困難,有的案件開第一次庭後,下次開庭時間已隔半年。

如果是法院的程序,不論是刑事程序或民事程序,程序則是法官在主導,法律稱做「訴訟指揮權」。依我們律師的經驗,相較於刑事偵查程序,法院進行的時程大約一個月一次,審理的速度較為固定。

不過,還要看案件的類型、證據調查以及法院審理案件的速度。例如勞動訴訟中加班費案件,即使金額不高,也會因為計算上的繁瑣,花費不少時間;或者案件送鑑定時,也要等待鑑定機關製作鑑定報告後回函;又或者個別法官審查案件的風格,有的較為細膩,有的較為明快等等因素,影響審理的速度。

當然,律師的準備案件工作的快慢,也會影響打官司的時間,例如當事人一直無法提供完整的事實或證據,導致確認事證必需經過多次會談;又或者查詢、研究案件的涉及的法規判決,並且撰寫書狀,這些都需要相當的時間。


最少開一次庭,最多看司法心證


以刑事告訴案件為例,向警方報案提起告訴。警方大概會製作一次筆錄,檢察官偵查後,通常也會開一次庭,至於要開幾次庭才會結束,則要看檢察官對案件的心證,是不是到達可以做成起訴或不起訴偵查終結的階段。

如果是法院的程序,除非法院以程序不合法直接駁回,否則最少都會開一次庭,但實際上法院會開幾次庭,主要看視法官的心證,對於這個案件是不是可以下判決了,就會結束開庭。這會因為每個法官處理的方式,審理速度稍有不同。當然,如同前面所談,實際上還要看案件的類型、證據調查的難易而定。


 律師可以努力加速處理時程


以上這麼多因素會影響打官司的時程,那請律師會有幫助嗎?

按照我們工作的經驗,我們認為訴訟案件的處理,為了能夠促使程序加快進行,應該儘量做到以下三點:

  1. 與當事人面談或電話等進行會談,充分溝通,以掌握案件所有的資訊。
  2. 聲請調閱案件卷案件、或電子筆錄,了解現存的事證與司法機關處理的方向。
  3. 努力撰寫書狀,充分向司法機關表達主張,讓司法機關儘早了解案件的爭議所在。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分享小小孩出生的喜稅

生完就像一場夢


撰文:李耿誠




話說這星期太太預產期到了,小小孩可能住得太舒服,住好住滿,還不打算退房,只好約催生。

8/19上午,陪同太太入住醫院,使用二次催生藥後,也先打了無痛分娩,觀察幾個小時後,心想這種進度恐怕要到半夜才會生。

晚上太太點了想吃的肯德雞,不過說巧不巧,餐點來後,太太開始陣痛沒有胃口。阿誠在吃時,太太痛到在床上翻來覆去,景像真是令人擔心害怕呀。呃……是說到底該不該繼續吃肯德雞呢?

所幸九點多,送進產房,太太使盡吃奶的力氣,終於把小小孩送來到這個世界。生產完後就像太太說的,如同一場夢一樣。

這十個月來,她從得知懷孕開始、固定地產檢,努力地散步、爬樓梯,準備生產和新生兒用品,初期孕吐不適,後期的腰酸背痛手麻,還要時時刻刻要擔心胎動,小孩體重不夠等等,箇中滋味無法言喻。

媽媽真是辛苦了,老婆辛苦了~~~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讀書筆記】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讀書方法取決於四種輸入目的

撰文:李耿誠




閱讀範圍:

山口周著,張婷婷譯,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采實文化,2018年12月6日出版。第2章,輸入的四個目的乙節(Reedmoo 閱讀器,第2章,第1至7頁,#446-484位置)。


作者認為,讀書大致可分為四個目的:

① 短期間為了工作需要輸入的知識:主要為商業類書。

② 為了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而讀:商業類書籍與人文教養類書籍。

③ 為了拓展修養:主要為人文教養類書籍。

④ 為了娛樂消遣:什麼種類都有。


進一步來說,這四類讀書目的的內容:

① 短期間為了工作需要輸入的知識

因為工作需求,例如工作調動,短期內需要的知識。時間軸最長就是一日到數日的短期間,屬於範圍狹窄且淺薄的閱讀。


② 為了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而讀

這是有關自己的專業領域,作者會盡可能地閱覽相關領域的雜誌、論文或書籍。由於是為了專業目的累積知識存量,時間軸則拉長到數年,或數十年,這是為了專精、深入學習而閱讀。


③ 為了拓展修養

這為了更深入洞察人類及社會樣貌所進行的閱讀,而人文教養,如果以自學的脈絡來定義,作者認為,應該是「長期間對知識戰鬥力有貢獻的知識」。因此必然是以數十年為單位,閱讀種類也相當分歧。


④ 為了娛樂消遣:這是為了開心而進行的閱讀。


作者最後強調,實際上這四個目的,並不是一本書對一個目的。重要的是,要有意識的去看待自己目前閱讀書籍的目的,然後配合你對目的的意識,分別使用不同的讀書方法與技巧。


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閱讀筆記【如何撰寫畢業論文】

善用卡片,作為撰寫論文的工具

撰文:李耿誠





閱讀範圍:
Umberto Eco著,倪安宇譯,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2019年5月3日,第4章,第2節,第1款,第1至15段(Reedmoo 閱讀器,第4章第1至6頁,#1444-1492位置)。

此部分介紹撰寫論文過程中,可以運用的卡片類型各種索引卡及其功能。其中包括:

  1. 書目卡片(該書 3.2.2):書目卡片要記錄所有應該找的書,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書目卡片,可在書目卡片上寫上圖書館名稱縮寫及圖書編碼;一本書一張就夠。
  2. 概念卡片:論文工作進行時,隨著資料愈來愈豐富,計畫勢必得調整調整,遇到有些含糊不清的問題時,可建立此卡片。
  3. 主題卡片:是最優先有其存在必要的卡片,非常適合研究概念發展的論文。
  4. 作者卡片:(該書認為重要的作者,可以另外獨立製作。
  5. 節錄卡片:節錄有趣的文本段落。
  6. 閱讀卡片(3.2):最好是大尺寸,專門記錄實際上閱讀過的書或文章,包括大綱、心得和節錄等所有之後寫論文,以及整理最後參考書目時用得到的資料;一本書需要很多張。
  7. 各種索引功能卡片:不同概念交集卡片、階段工作卡片、問題卡片(如何處理某種問題)、建議卡片(收集其他人提供的想法、可以試著發展看看的建議)等等。這些卡片最好能用不同顏色做區分。
  8. 靈感卡片(3.2)(該書似未進一步介紹)。
除了簡單的閱讀卡片外,可以將所有其他想法都寫在筆記本上;也可以只保留節錄卡片。唯一要提醒的是,不管採用哪一種卡片,都必須統一規格,資料齊備。


參考文獻

Umberto Eco著,倪安宇譯,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2019年5月3日,時報出版。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省時、減壓、事情做得完的神奇高效公式

【為何想讀這本書】

想要做好時間管理,妥善安排工作及生活

【知識介紹】

此次閱讀範圍是,「 如何打造完美的待辦事項清單?」乙章的心得,作者分析完目前盛行的「待辦清單」或「時間管理」工具後,提出十個步驟,供讀者建立自己的系統。
  • 步驟1:區隔當前的任務與未來的任務。
  • 步驟2:根據預期成果定義任務。
  • 步驟3:把專案拆解成多項單獨的任務。
  • 步驟4:為每項任務設定截止日期。
  • 步驟5:把當前任務的數量限制在七項。
  • 步驟6:依據專案、類型或地點來管理任務。
  • 步驟7:刪去清單上不必要的任務。
  • 步驟8:估計完成每項任務所需的時間。
  • 步驟9:使用主動式動詞引導每項任務。
  • 步驟10:留意哪些任務需要其他資源的投入。

作者認為避免「大腦傾倒」的狀況,將所以待辦事項全部列出,清單將非常冗長,因此,採取多樣清單的手法,進行時間管理,歸納而言,大約有以下數種清單及重點。

「總待辦清單」
  • 需有截止時間,不需精確
  • 可按優先順序及緊迫性調整
  • 賦予截止的理由
  • 預做完成時間(列出需要的資源,工具、資料格式)
  • 再用三項情境標準,分類成三種清單
    1. 專案型清單
      1. 拆解成單一事項
      2. 置入「當前任務清單」、「未來任務清單」?(個人見解,作者並未言明)
    2.  類型化清單
      • 分析型工作
      • 無腦型工作
      •  創造型工作
    3. 地點型清單          
      • 辦公室
      • 家裡
      •  路上
      • 外地(個人意見)

「當前任務清單」
  • 今日要完成的任務,每項至少要花15分鐘的工作,限縮在7項以內
  • 賦予執行的理由,亦即原因(目標、期望的結果)

「末來任務清單」
  • 每天結束才會參考,預排明天的工作

「微型任務清單」(批次處理清單)
  • 1至2分鐘可處理的事項

「刪除清單」
  • 願望
  • 不明確任務,例如缺乏情境
  • 不重要任務
  • 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涉及習慣的改變)
    • 建立「生活目標清單」:再拆解為例如減肥專案、運動專案

【總結反思】

作者為回顧當前的時間管理系統,深入分析優劣後,提出自己建構時間管理系統的步驟及要訣,觀念清晰且作法明確,值得參考。

【個人喜好程度】
★★★★★

【個人閱讀進度】
閱讀中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2

擺脫負面思考,要以行動為核心



撰文:李耿誠



思考的習慣:擺脫負面思考



這次分享閱讀的範圍是:第二章   思考的習慣:擺脫負面思考

近日或許拜疫情減緩之賜,事情較為繁多,想要養成的工作習慣,有待持續進行,看到別人展開新的工作項目,就會覺得更要努力一些。

不過靜下心來想,這大抵上是自己思緒雜亂的狀況;今早陪同產檢時,剛好閱讀到<習慣養成大全>裡的幾段文字,深有同感,或許是時機湊巧,或許正好符合現在內心所想。以下分享幾段重點。

  • 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如果和別人比較覺得痛苦,就和「過去的自己」比較,超越自己。並且,要以數值化方式,持續更新比較的紀錄。
  • 結果是行動總量加上成功機率。成功人士的共通點是,持續挑戰無數次,直到勝利。
  • 採取「改善1%」的行動。寫出10個行動點子,並且實踐其中令人躍躍欲試的3個。



可採的行動



如果以律師工作的角度來看,或許可採的行動是:
  • 和半年前相比,辦案的品質與速度有沒有增加。
  • 想出處理案件的3種以上解決方案;參加案件相關的進修課程。
  • 為提昇辦案能力 ,閱讀案件(車禍、家事、勞資、刑事類)相關的書籍。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

追求幸福, 要先養成好習慣

撰文:李耿誠



這次分享閱讀的範圍是:開始閱讀到第一章 09-寫下紀錄以感受成就感。

談論習慣的書籍,一直是自我成長類熱銷的書籍,像是去年的「原子習慣」乙書。不少書籍,通常著重在介紹習慣的基本要素與原則,穿插實際改變的故事介紹,似乎較少提出可以立即使用的技巧。

不過,本書將養成與維持習慣的結構,從「行動」、「思考」、「感受、信念及本習」,以及「環境」部分來說明。作者依這四個部分,直接提出65種小技巧,比較不著重理論層次,似乎較為實用。


幸福公式

該書認為,人生是要追求幸福,而什麼是幸福呢?

該書引用正向心理學中首屈一指的三位教授——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艾德.迪安納(Ed Diener)、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研究出一套幸福公式:

「H=S+C+V」,就是「幸福(Happiness)=設定值(Set point)+生活狀態(Condition of Living)+自發性活動(Voluntary activities)」

不過,該書認為設定值會依思考習慣的不同產生變化。「設定值(四○%)」指的是思考習慣,「自發性活動(五○%)」指的則是行動習慣。該書因而認為,幸福感的九○%是依習慣而來,幸福和習慣的養成之間有著密切的連結。

該書指出,想成功培養一個新習慣,重點在於準確掌握妨礙習慣養成的瓶頸,看它在什麼地方,並對症下藥。

重點在於如何成功誘發自己的興致,養成習慣。因為「習慣引力」太過強大,大腦為了確保安全,有著「維持現狀,抗拒新變化的功能」。

比較特別是,該書認為可以參考,九型人格學(Enneagram)能有效瞭解每個人的性格及資質,了解自己的興致,即「根本欲求」 。


行動習慣的技巧

在行動的習慣上,該書提出可以參考的技巧,例如:

  • 從「我想做什麼」開始 做。因為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原則上,我們喜歡的事就會繼續做下去,辛苦的就不會 
  • 採取「嬰兒步伐」。就是要開始做一件事情時,像嬰兒踏出小小的一步 。
  • 製作例外規則。在習慣的養成上訂「例外規則」,任何情況都能彈性對應 ,例如,「情緒低落或疲倦時,只要讀一頁教科書就好」 。

另外,該書認為「習慣分為許多種類,收拾整理、英語學習、寫日記、節省等習慣的養成時間需要一個月。」 

而減肥、運動、早起、溝通、戒菸等關於身體節奏習慣的養成時間,則請以三個月為基準值,不過該書沒有說明理由為何。

對我來說,要培養寫作的習慣來說,也不用求多,以每天至少寫一行來開始行動。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倒數第96日】胎位不正

作者:李耿誠


你的孩子永遠最正

109年5月11日第7次產檢時,醫生還是提到小梨子是趴姿的狀態,看不到帥氣臉,有胎位不正狀況。

林思宏醫師於<樂孕>乙書中提及,「『正常胎位』指的是『頭部朝下、臀部朝上』,其他臀位、橫位、額位等就屬於『胎位不正』」,該書介紹關於胎位的重點如下。


胎位正不正要32週以後確認


該書指出,胎兒漂浮在羊水裡,時常變換位置和方位,32-36週才能確認胎位正或不正,36週前,胎位轉正的機率有8成以上,甚至有胎兒是出生之前,才突然轉正的!


胎位會不會轉正不是我們能決定


該書指出,胎位究竟會不會轉正,本來就不是孕婦能決定的,只是孕婦會容易更不舒服,例如『臀位』的胎兒,因為頭在上方,會頂得孕婦的肚子特別緊、想吐,胎兒在下方的腳則會時常踢到孕婦膀胱,導致頻尿等狀況。


胎位不正必須剖腹產


該書提及,胎位不正則必須剖腹生產,並不會對胎兒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另外,托腹帶是非常安全的輔助工具,孕婦都可以自行安心使用,不用擔心影響胎位。



參考資料
林思宏 ,<樂孕>,高寶,2017年10月25日。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關於胎動

感受孩子的存在

作者:李耿誠




5月11日第7次產檢時,醫生似乎特別提醒,隨時都要注意胎動。到底什麼是胎動呢?要注意些什麼事情呢?

林思宏醫師於<樂孕>乙書中提及,「胎動,顧名思義就是胎兒在子宮裡的活動」,該書介紹胎動的重點如下。


18週出現胎動,28週開始數


該書提到,到18週左右,胎兒伸展手腳時已可碰到子宮壁,而隆起的子宮壁會震動到孕婦本身的腹部肌肉。從此孕婦就會開始感受到胎動,28-34週是胎動最多、最劇烈的時刻,建議第28週就可以開始數胎動」



1小時少於10次為異常


該書認為,「數胎動可說是一種胎兒監護手段』建議在吃飽飯後進行,因為剛吃飽時血糖較高,胎兒活動的次數較為頻繁」。

胎兒動一次就算一下,連續動兩下就算兩下,1小時內出現10次以上,胎動就沒問題,反之,則是異常」。

如果1小時內數不到10次,可以吃點甜食,讓胎兒high一點,再數一次。假如1小時內胎動依舊不超過10次,或者完全沒感覺到胎動,孕婦就應該盡快回診做檢查」。


動太多絕不會有問題


正常健康的胎兒,就算妳整個孕期都沒數胎動,他還是會平安出生,也不必硬逼著自己要每天數。

注意胎動的原則就是,只有「太少」(1小時少於10次)需要多加注意,不用操心胎兒動得太多,動太多絕對不會有問題


參考資料
林思宏 ,<樂孕>,高寶,2017年10月25日。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盤點購買懷孕、育兒書籍

懷孕、養胎、安產及育兒的考驗


作者:李耿誠



出生倒數破百日


當然太會經歷這些最大的考驗,最為辛苦,有些部分我也只能從旁陪伴與協助。

今天是太太懷孕第26、27週,倒數第98天,盤點一下目前手上的懷孕、育兒書。書籍來源是個人購買、朋友送,購買的標準則是以連年份較近,或容易蒐尋購買為主。


書單會重複購買、條列的原因是,讓太太也可以同時閱讀,不過主要是以實體書自炊的方式,用pdf檔的格式來閱讀。


實體書

  1. 林思宏,<孕期就該知道的產後100天>,林思宏,徐碩澤,高寶,2018年10月24日。
  2. 陳勝咸,<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時報出版,2019年10月29日。
  3. 陳敬倫,<兒科醫師想的和你不一樣>,四塊玉文創,2020年3月6日。
  4. 蔡阿嘎,二伯,<和蔡桃貴一起長大>,大頭佛娛樂 ,2020年3月6日。
  5. 孫晶丹 ,<0~3歲科學育兒法>,漢湘文化,2017年7月1日。
  6. Robin Elise Weiss, Dr. Marcello Pietrantoni著,張瑜玲譯,<懷孕‧養胎‧安產調理大百科>,漢宇國際,2018年10月1日。


電子書

  1. 陳勝咸,<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9年10月29日。
  2. 林思宏 ,<樂孕>,高寶,2017年10月25日。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你就是論文寫手-高產量學術寫作指南心得


撰文:李耿誠



【為何想讀這本書】

想要完成期刊論文,了解如何大量寫作的方法

【知識介紹】

動機工具部分,該書提及設定目標,其大綱為
  1. 每月固定時段,製作寫作計畫
  2. 列出寫作計畫
  3. 說定具體目標
進一步內容
  1. 每月固定時段,制定寫作計畫
  2. 列出寫作計畫
    1. 漫無限制地列出寫作目標
    2. 將目標列在工作區內(我的意見,參考現代多數人的習慣,或許可以將目標寫在blog或line 記事本中)
  3. 設定更具體的目標
    1. 劃分更小的單元
    2. 動筆前,用幾分鐘思考如何完成今天的寫作
    3. 設定標準,例如,每天15分鐘,寫250個字
    4. 習慣設定每天的寫作目標

【總結反思】


  • 作者為心理學教授,該書不討論寫作情緒問題,而是從行為管理的角度,分析寫作遇到的瓶頸,並以具體簡易的工具,例如寫作時間表、寫作進度表,執行寫作目標。
  • 個人認為,本書輕巧簡薄,就寫作的觀念,及執行的作法相當明確。

【個人喜好程度】

★★★★★

【個人閱讀進度】

閱讀中